行业资讯


社区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的关键是什么?——以“特色小镇”的惨痛经验为镜鉴

作者:管理员   发布时间:2019-09-20   浏览次数:

image.png 

文章来源:社邻家(IDSheLinKJia

作者:闫加伟

image.png 

 

  今天探讨的是社区邻里中心的可持续运营。

 

  这两天看了两篇东西对我触动特别大:一个是《痛!2018年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及血淋淋启示》,另一篇是《袁家村一天18万的游客,为什么别人无法复制成功》,两个案例形成鲜明对比,对比中看出了很多东西。

 

      “特色小镇2016年开始试点,自此,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从官方到民间火得一塌糊涂,各方利益方蜂拥而上,泥沙俱下之后尸陈遍野。推文中说,这一次国家对已经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、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了一个测评,测评下来之后发现499个特色小镇之中大部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现在全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的邻里中心(社区综合服务中心、市民驿站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)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:政府希望能够把在地的特色文化、特色产业发展起来,服务一方需求,造福一方百姓,实现包括像美丽乡村建设美好社区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。

 

  特色小镇和邻里中心的运营,都是政府大力倡导,提供土地、免租、产业引导、企业扶植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方参与进来,创新运营模式,激活一地的活力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谁会成为邻里中心的运营主体?尤其是可持续的、半商业化的邻里中心的运营。其实和特色小镇的运营差不多的,基本就是这些:有的是大型地产商及其物业公司,他们觉得这是社区价值的一部分,物业升级服务的一部分,是他的品牌和社区连接的好项目;还有就是文旅企业,去做邻里中心的运营当然大材小用;有的是当地的一些大企业转型来做,比如要做模具特色小镇,当地最大的模具厂就想做这个事,然后成立一个新公司来做,当然未必做得好;有的是当地的国企,甚至一些村企;当然一些特色小镇也有社区营造的专业机构在参与,在其中做咨询、做社区动员、社区营造。

 

  这么多的特色小镇运营下来,存在的最大问题当然不是硬件。因为硬件一个比一个漂亮,规划图都高大上、耳目一新。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特色小镇又输了,哪么输在哪里?推文中例举了诸多案例,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点,就是输在了运营,输在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社区参与的不足。做地产的运营不了社区服务,做模具的运营不了文旅,做互联网的也搞不了规划设计地产,跨界跨得没有了特色,突出一些特点的同时,让这个地方千篇一律,没有了特色。

 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做特色小镇,当地老百姓有没有参与积极性,有没有利益,有没有动力,成为这个小镇是否有活力的关键要素。

 

  社区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,和特色小镇的运营一样,不太可能单纯由运营主体(专业运营机构、企业)来做成功,如果只是他认为自己专业,什么都自己干,成功的可能是不大的。

 

  为什么这么说?很多特色小镇做得很烂,但是这个圈子里也有很多做得很成功,比如一个被称为特色小镇之王,就是在陕西咸阳历史文脉重地的一个叫袁家村的小乡村,主要特色是关中文化,民宿、旅游体验、小吃、产品都有浓浓的民俗特色。这篇推文的题目叫袁家村一天18万游客,为什么别人无法复制成功?袁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,但也是一个神奇的村,一天18游客,一个村子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子政府,一个酸奶厂一年的利润就1000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袁家村是怎么成功的?成功在于强运营。袁家村不仅有有特色的硬件,留存关中文化,体现乡村民俗,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。

 

 更重要的是他的机制,能够村民共同参与、共同入股、共同受益的机制,将集体主义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。号称全民皆兵,每个人都要入股集体企业,每个人的产权都在企业里面,鼓励了每一个人去参与到村子的建设,包括旅游服务,形成了一个共同富裕、深度参与的社区共同体。

 

 到一个小镇,到一个空间,我们体验得好不好,关键是细节。到一个地方舒服不舒服,食品放心不放心,都需要运营的深度的保障,需要每一名运营人员的真心投入。因为村民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,把每一个游客的体验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,游客不满意都不可能。袁家村的小吃都搞口味排名,末位淘汰。每个小吃的食品安全都抓得很紧,溯源和公示做得很好,比如这个羊肉泡馍的小麦是产于村子山腰的哪个地块,由村子西边磨坊磨的,都会公示出来,形成一个非常诚信的氛围,充分体现了关中农民的淳朴本色,大家会觉得很亲切,这种亲切真的是深度运营才能出来的。关于海底捞有一本书很出名《海底捞,你学不会?》,他不考核人数、翻台率、利润这些东西,考核的是满意度,而满意度才是真正的运营人心和体验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除了在产权基础之上的设计,袁家村还充分体现了社区共治共享和社区治理创新的理念,以产权共有为核心,在自愿的基础之上,强调的清晰的个人产权,实现了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人人努力、相互监督,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自由的流动,同时也树立了每个村民的主人意识,他们成立了小吃协会、农家乐协会、回民食品协会、酒吧协会和手工作坊协会等等自治社团,并由这些社团进行自治,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和食材当场销毁,并且关门整顿,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出经营;大客流的时候,村民干部都会自发的戴上红袖章到街头维持秩序,打扫卫生,共同治理袁家村。

 

  从特色小镇这件事上可以看出,做好做坏,运营是关键,留存当地文化,强化文化特色,让当地居民、村民共治共享是关键。这就是对于社区邻里中心运营的启示。

 

image.png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邻里中心和特色小镇的定位一致,运营规律雷同,如果要去半商业化运营社区邻里中心,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,该如何做?其实答案已经浮现出来。

 

  第一,不能只靠硬件。把硬件打造得多么漂亮,再漂亮也漂亮不过特色小镇吧!特色小镇里面有太多的大手笔的设计了。光靠硬件肯定是不行的,硬件可以吸引大家来新鲜一次,后面就没有太多吸引力了。

 

  第二,运行主体应是社区专业运营机构。邻里中心运营交给地产商很难成功,因为地产商做惯了挣大钱的事了,有地产大佬说看来看去,已经很难找到比地产更挣钱的行业了,所以,他们对于利润、对于坪效有苛刻的要求,必然会注重眼前利益,也不会深度去做服务居民的复杂事。我认为,邻里中心回本周期长,要和社区众多单位协作,协调成本特别高,单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,是很难、也不愿去做邻里中心这样的事的。当然也有做的,都是在跑马圈地,玩资本。我认为社区邻里中心的主体,应该兼顾公益和商业,兼具商业运营能力或者便民服务能力,也要兼具社区共治能力,能有这样的综合能力的肯定是专业运营机构了,有社区基因的社会组织、社区营造专业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企业是当然主体。当然,这样的专业机构也不多,仍是在摸索过程中,并且做这个领域的机构,也会面临类似于社区养老机构被大地产、大资本围剿的命运,未来到底会产生出什么样的机构,只能WAIT AND SEE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

  第三,服务模式上,整合服务,而非单一服务。在邻里中心里面,不能只是单纯的单向式的服务,即使是非常专业的高端服务也肯定不行,要有整合运营模式,提供的既要有空间服务、项目活动服务,还要有社群服务,同时要有社区治理服务,要把社区居民动员出来,没有他们的参与,运营成本肯定会居高不下。

 

社区邻里中心的特殊定位决定了,你的空间的地段不一定好,土地属性不适合干这个干那个,政府也会有很多的约束,这些就决定了运营的复杂性,同时,你在这里面也不太可能有多高的利润,很多产品、服务、项目、活动要和公益,和社区基金会,也包括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打通,这样的模式只能是整合创新模式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  第四,运营机制上,要构建全民参与、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。就像前面讲的全民皆兵,让周边居民参与其中。台湾地区有个主妇联盟很有影响,20多年前一群关注环境问题的主妇们发起主妇联盟基金会,从事垃圾分类、垃圾减量、共同购买等活动。之后,她们在共同购买的基础上,建立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,以消费者合作社的形式支持本地有机农业,购买安全食品,倡导合作精神,推广环保运动。目前有近5万会员,年销售额近10亿新台币,服务100多位农户。

 

同样,社区邻里中心的运营,一定要重点培育这样的社群、消费合作社,共同购买那些有故事的产品,可以打造二手商店,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邻里中心的运营之中,可以作为会员,可以作为消费者,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去推动中心建设。

 

邻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,应该有参与式的内容在,比如它的设计、它的项目,都需要居民参与,目标是使居民把这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就像袁家村,要把居民的主体意识激发出来,激发出来之后他才乐意在这里奉献,做志愿者。有了情感连接,他会更愿意购买中心的产品和服务,同时也愿意支持这里面的公益项目。

 

通过共治,加上多元资金、丰富项目,加上设计、高颜值的空间,再加上共建共享的机制,这个邻里中心才能够真正的活跃起来。

 

image.png 

 

总结一下,特色小镇的纷纷倒下,对于目前正在方兴未艾的邻里中心的启发是比较大的,我觉得更加注重的,我一直都强调的就是,社区邻里中心重在运营,运营的背后是一个好的专业运营机构,有一个好的机制,能够把社区居民都串起来,社区营造出来,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运营收益。否则,没有可持续的收入,也没有做下去的资本,隔两天它倒下了,最后这里变成一个无人问津的消极空间,好事就做成坏事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- End -

 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2019年度雏鹰展翅--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招募